如何從零開始收集數據、實踐數據能力,並使用數據幫助決策?

數據實踐上的常見地雷區

數據實踐經驗上有許多常見的地雷往往衍伸許多後續問題,一開始讓團隊加速使用數據,能大量減少時間浪費。


1 、重視數據整理與規劃

收集數據前,就要確定數據能指導行動(Find Action Item)。

避雷方式:實作收集數據之前,先測試數據的 Prototype 及不同狀況的數據圖表,並試問透過這些數據,可以做什麼事情?還是什麼事情都不能做?

2、一開始就讓數據能做「用戶分群

一開始沒規劃用戶分群,後面數據也很難分出來、也很難回頭從做,因此用戶分群建議一定要做好做滿。

避雷方式:早期區分像是「潛在用戶(獲取分析)」、「新舊用戶、活躍用戶(行為分析)」、轉換用戶等,先確認用戶分群的結構,像是留存分析、推薦分析、活躍分析、轉換分析如何影響收益。因為後面想要補做,重新收集數據的成本很高。

3、數據收集的方式確認

若一開始數據收錯了,它將很不容易被發現;拿錯的數據做產品決策,也容易導致大災難。

避雷方式:數據收集一定要再三確認它是怎麼收集的?像是檢查指標與指標體系數據採集規劃數據收集執行數據清洗數據整理數據加工數據產出報表數據驗證正確性等,都需要一一檢視。

4、了解如何實作數據指標

與 RD 多討論如何實作數據指標(用第三方工具,靠工具收集數據;或不靠第三方工具,自建資料庫收集數據),不然收集到的數據很容易有問題。

避雷方式:更重視討論實作流程的經過,盡可能收集完整原始數據。

5、同時使用第三方工具、自建資料庫工具

一開始數據收集如果發生問題,有時候很不容易找到問題,會花很多時間在找問題在哪。

避雷方式:建議同時使用多種工具分散數據利用的不正確或缺失風險。

6、數據定義一定要清楚、顯而易見

如果數據定義不清,非常容易浪費時間重複解釋。若彼此對同個指標的理解不同,卻已經用錯誤理解做了許多決策,也容易造成數據不容易被使用,甚至慢慢放棄使用。

避雷方式:把定義寫在指標附近(UI/UX),盡量不要藏在驚嘆號或問號說明裡面,很少人會去看。

7、讓用數據的人能簡易自行操作(自己拉圖表)

如果不能由用數據的人簡易操作,做數據圖表給內部的溝通成本很高的情況,造成來回的溝通地獄,團隊也不容易學會使用數據。

避雷方式:例如讓大家學會使用 Datastudio 比教他們學會 Excel 報表分析還簡單。

8、搭配質化分析研究

如果沒有質化的證據,容易讓數據解讀與事實不符,單純從數據表層發生的問題,很容易得到分析結果非真實情況的事實。

避雷方式:想得到最好的數據洞察,最重要的部份建議亦需要搭配一些高品質的訪談,Data Driven 不只是用數據當做決策依據。

9、讓團隊聚焦單一關鍵指標

不聚焦一定會造成時間成本的浪費,還會讓產品倒退走。聚焦在關鍵指標,能反應現階段最重要的問題、釐清階段最重要的目標、反應公司的健康狀況、讓團隊專注提昇指標效益。

避雷方式:重視團隊溝通與共識(ex. 利用北極星指標),一次往一個關鍵指標前進。有時候單一關鍵指標的達成,已經足以變成一件大是,協助團隊整體飛速成長。

10、養成團隊使用數據的習慣

如果數據本身不是工作的一部分,數據不被在乎也是正常狀況,推動數據化流程的進程就會非常緩慢。

避雷方式:從一開始讓團隊學會使用數據衡量結果,沒在期限內完成數據結果,可以藉由點名的方式溝通期望成效,協助彼此衡量結果,鼓勵團隊學習養成數據風氣。


從零開始打造數據實踐的流程

一定要先做好建構「收集數據」數據化流程的地基,逐步利用「數據決策」加速團隊利用數據的習慣和溝通方式。使用數據分析便將成為工作的一部分,加速多方的討論、溝通、檢視與優化改進的團隊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