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Web3 中的藝術與 IP:與社群共創品牌和數位資產
數位資產的收藏價值
藝術中的語言、呈現的形式、文化符號是否具有共通性,會影響作品的流動性。除了考慮收藏流動性的本身,還可以考慮一些可能長期存續的收藏價值。
- 精神性的象徵:
- 身分認同:
- 具體的可用性(Utility):體驗型的 NFT
NFT Still Early 目前仍然缺乏對 NFT 的理解與應用
Web2 與 Web3 的跨越,以現存的應用方式,需要透過某些場景作為橋樑,教育市場認知,讓一般人可以逐漸接受這種新形式的呈現方式,不管是用於藝術、展會、體驗、感受或是各種突破感官的沉浸式應用場景,憑藉現在的新技術應用,應可以用更有效的方式,在軟體硬體的互動與感官體驗傳播上,創造最原始的感動。
對未來數位資產的重要觀點
如果想認識 NFT 與數位資產,很重要的一點是願意相信數位資產的價值性(Believe NFT's Value),但不要忘記應用技術的本質,還是實際的感官體驗與感動,這些體驗與體驗的價值從何而來?創作作品的初衷為何?需要深刻了解 NFT 與數位資產的本身還是一種價值傳遞的媒介,核心的價值需要有充分的支持,那擁有數位資產就如同你所熱愛以及想相信的一切事物,終有ㄧ天會成為部分人的共同價值歸因與恆久的理念價值支持。
讓數據資產的價值回到擁有者本身
現今所有估值最高的那些獨角獸公司有價值的原因:擁有數據(Own Data)
我們過去聽過 Data Driven 的概念,是由數據驅動許多我們日常的許多數位應用,廣泛利用於我們的許多生活場景,這些權力原本並不由大型公司擁有,而是藉由我們提供的個人數據利用,建構出大型具有商業市場潛力的模型,讓這些權力極度中心化集中的科技公司擁有超越過往的權力價值。但數據資產的本身究竟是由誰擁有的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正因為 NFTs 提供了數位資產的基礎,這讓我們現在有機會把屬於我們的數據價值回歸到擁有者本身,由我們決定利用的場景(GameFi、SocialFi、DeFi 等各種生態)。
現實中的購物,往往不僅止於它純粹的效用:價值溢價去哪裡了?
如果我們認真討論購物場景,你會認真的發現你買東西的每個決策,並不僅僅只是滿足它的實用性。有時候更多溢價空間的存在,填補了這個額外的價值,但這些價值現在只存在與價值敘事與交易場合終,並不真的得到合理的價值分配。像是購買一款高昂的名牌包或明星球鞋,創作者用天賦創造出了品牌/IP價值敘事與論述,但 90% 的價值卻由中心化的商業單位擁有,不管後續這些收藏品變得多知名,創作者都不再擁有價值分配的權益。購物場景如此,市值更高的遊戲市場更是如此,這讓要改善創作者的未來價值分配,只有在 Web3 的世界才有機會成為可能。
互聯網的價值場景轉移:企業擁有(Company-Owned) → 社群共有(Community-Owned)
DAOs